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动态
撤诉财产保全有效吗
发布时间:2025-04-24 09:39
  |  
阅读量:

前言:

在诉讼过程中,原告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得到执行,通常会申请财产保全,但如果原告在财产保全措施采取后撤回诉讼,那么之前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会自动失效吗?被保全人是否可以直接解除保全措施?本文将从法律依据、司法解释、实务观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您揭晓答案。

正文:

在诉讼过程中,原告申请财产保全,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若原告又撤诉,那么撤诉后财产保全措施会怎么样呢?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撤诉财产保全的有效性问题。

一、撤诉财产保全是否有效?

关于撤诉财产保全是否有效的讨论,主要涉及到诉讼保全的性质和撤诉的法律后果。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诉讼保全的性质

诉讼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财产纠纷案件受理前或受理后,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当事人之间争议的财产或者争有的权利采取的临时性保护措施,以保证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诉讼保全的目的是防止当事人隐匿、转移、毁损、变卖财产,确保将来的执行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撤诉的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已经实施的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应当同时解除。这就是说,从法律条文的表述来看,撤诉和驳回起诉是会导致财产保全措施的解除。

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这里所说的“同时解除”具体指的是什么时候?

司法解释的立场

对于撤诉财产保全是否有效的争议,我们可以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八条中找到答案。该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或者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应当同时解除已经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或者原告申请撤诉前,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已经生效,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解除。”

从这一条司法解释可以看出,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或者原告申请撤诉前,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已经生效,那么即使之后出现撤诉或驳回起诉的情况,人民法院也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解除保全措施。这意味着,撤诉或驳回起诉并不自动导致保全措施的解除,而需要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解除保全措施的裁定。

二、撤诉财产保全如何处理?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撤诉并不导致财产保全措施自动失效,而需要被保全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保全措施。那么,在实际操作中,被保全人如何申请解除保全措施呢?

申请程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或者原告申请撤诉,人民法院应当同时解除已经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或者原告申请撤诉前,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已经生效,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解除。

也就是说,被保全人需要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后,才会作出解除保全措施的裁定。被保全人可以提交申请书,并提供原告撤诉或人民法院驳回起诉的相关证据,人民法院将对申请及证据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的裁定。

申请时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十条的规定,人民法院裁定驳回起诉或者原告申请撤诉前,人民法院作出的财产保全裁定已经生效,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在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裁定解除。

也就是说,被保全人可以在得知原告撤诉或人民法院驳回起诉后,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解除保全措施的申请,人民法院将在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定。如果人民法院未在规定时限内作出裁定的,被保全人可以进行询问或申请催办。

申请内容

被保全人在申请解除保全措施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原告已经撤诉或人民法院已经裁定驳回起诉。同时,被保全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财产保全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的相关证据,以支持自己的申请。

三、实务中撤诉财产保全的处理

在实际案例中,人民法院对于撤诉财产保全的处理一般会遵循上述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例如,在某案件中,原告申请财产保全后,人民法院依法采取了保全措施。随后,原告因与被告达成和解,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诉,同时根据被保全人的申请,裁定解除之前采取的财产保全措施。

在这个案例中,人民法院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处理,在准许原告撤诉的同时,根据被保全人的申请,及时裁定解除财产保全措施,维护了被保全人的合法权益。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撤诉并不导致财产保全措施自动失效,而需要被保全人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保全措施。人民法院在收到申请后,经过审查,将作出相应的裁定。因此,被保全人在得知原告撤诉后,可以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解除保全措施的申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人民法院在处理此类申请时,也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进行审查和裁定。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