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行业动态
财产保全申请书法律依据
发布时间:2023-10-31 19:34
  |  
阅读量:

财产保全申请书法律依据

在司法程序中,当原告担心被告会转移、隐匿或损失财产时,可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提出财产保全申请。财产保全是一种法律手段,旨在确保债权人在诉讼过程中能够执行判决或裁定。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0条规定,申请财产保全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存在民事权益纠纷;二是可能因被告的行为导致权益受到损害或实现权益变得困难。

在申请财产保全时,原告需要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该书面申请应包含以下要素:

1. 原告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以及身份证号码等。

2. 被告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以及住址等。如果被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则需提供单位名称和注册地址。

3. 申请财产保全的依据:原告应清晰陈述与被告之间存在的民事权益纠纷,并引用相关法律条款作为依据。

4. 财产保全的请求内容:原告需明确说明所申请的财产保全措施,例如冻结被告的银行存款、查封被告的房产等。

5. 附有证据材料:原告应提供与纠纷有关的证据材料,以支持申请财产保全的合理性。

6. 原告的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方便法院与原告进行沟通和通知。

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后,法院将在受理后尽快进行审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1条的规定,法院可以对财产保全申请作出临时性决定,有效期不得超过30日。在此期间,法院会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并进行调查核实。

最终,法院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作出裁定。如果财产保全申请得到支持,法院将向被告发送财产保全通知书,并执行相关财产保全措施。被告不服时,可以提起上诉。同时,法院也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解除财产保全措施。

综上所述,财产保全申请书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依据和要求。在选择此项措施时,原告应明确纠纷的事实和相关证据,以及合理的请求内容。与此同时,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原告需密切配合法院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与支持,推动案件进展。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