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是指在劳动者从事工作时因工负伤、发生职业病而造成的身体伤害。对于工伤事故的受害者来说,要及时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利益。其中,财产保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那么,究竟在工伤事件中何时提起财产保全呢?这取决于具体情况。下面将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如果工伤事故导致的损害赔偿数额较大,被告方可能存在转移、隐匿财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可以在诉讼程序中申请财产保全。财产保全是司法机关为了保证执行判决或裁定所采取的措施,防止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转移、隐匿、毁损财产,确保执行费用和执行标的的实现。
具体的财产保全措施包括: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股票、存款以及按照法院的规定委托保全人管理被执行人的车辆等。通过财产保全,受害者可以确保被告方在工伤案件中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能够得到充分履行。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被告方有可能会转移财产并且丧失诉讼能力,使得受害者难以获得正当赔偿。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受害者可以提起财产保全申请。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在行使诉讼权利时,如果对方有丧失诉讼能力的危险,或者对方违约或者可能违约,给请求人造成不易弥补的损失,或者其他需要采取立即行动的紧急情况下,请求人可以申请财产保全措施。这样一来,即使被告方有意回避赔偿责任或无力承担赔偿,受害者也能够通过财产保全获取相应的赔偿金额。
综上所述,工伤案件中何时提起财产保全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如果涉及的损害赔偿较大,或者存在被告方丧失诉讼权利的风险,受害者可以通过财产保全措施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