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房指的是购房者在开发商规定的预售期内购买的尚未竣工、尚未办理营业许可证的房屋。对于期房的购买者来说,他们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比如开发商不能按时交房或者公司破产等情况。因此,购房者希望自己购买的期房能够得到财产保全。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期房的财产保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根据《执行和中止行政证书执行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仅有取得合法住房土地使用权证书或房屋所有权证书的房屋,才能够获得财产保全的保护。而期房因为尚未竣工,自然也没有相应的土地使用权证书或房屋所有权证书。
其次,《规定》明确规定了可以申请财产保全的案件范围,包括债权案件、财产保全权案件、行政赔偿案件等。对于购买期房而遭受经济损失的购房者来说,他们可能需要通过民事诉讼来要求索赔。然而,购房者与开发商之间的交易属于买卖合同关系,不符合财产保全案件的范围。
尽管如此,购房者仍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尽量保护自己的权益。首先,购房者应该在购房前仔细审查开发商的信誉和实力。选择一个有良好信誉和口碑的开发商,能够降低购房风险。其次,购房者可以与开发商签订严格的购房合同,明确约定竣工时间、赔偿标准等条款。这样,一旦开发商不能按时交房,购房者就有法律依据来要求赔偿。
此外,购房者还可以选择向银行申请贷款购房。因为银行作为第三方机构,对开发商的资质和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所以选择银行贷款购房能够增加购房者的保障。
总之,期房的财产保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的法律体系还没有给予期房购房者足够的保护。因此,购房者在购买期房时应该谨慎选择开发商,签订严格合同,并可以考虑向银行贷款购房来增加自己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