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财产保全,又称财产扣押,是一种司法措施,旨在通过临时扣押或冻结财产来防止涉案财产被转移或隐匿,从而确保诉讼的顺利进行和判决的执行。
根据法律规定,申请财产保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有证据证明被申请人有转移、隐匿或变卖财产的可能,足以使判决无法执行。 申请财产保全的目的正当,不是为了拖延诉讼或恶意妨害他人。根据扣押方式的不同,财产保全可分为:
查封:扣押依附在不动产上的财产,如房屋、土地等。 扣押:扣押动产或其他非依附在不动产上的财产,如车辆、存款、股票等。 冻结:冻结当事人的银行账户或禁止转移股权等财产权利。申请财产保全的程序一般为:
申请人向法院提交财产保全申请书,并提供必要的证据。 法院审查申请书及证据,符合条件的准予保全。 法院发出财产保全裁定,并交由相关部门执行。 财产被查封、扣押或冻结。财产保全措施可以随时解除。常见的解除方式有:
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经法院批准解除保全。 法院裁定原占有、占有或使用财产的人对财产不存在妨碍执行判决的风险,解除保全。 法院裁定申请财产保全的条件不成立,解除保全。**案例一:**
A公司起诉B公司拖欠货款。A公司认为B公司资金紧张,可能转移或隐匿财产,导致判决无法执行。因此,A公司申请法院查封B公司的房产。
法院经审查证据后,发出财产保全裁定,冻结B公司房产的出售和出租,防止B公司将房产转移给其他人。
**案例二:**
C先生因交通事故受伤,向D先生索赔。C先生申请法院扣押D先生的汽车,防止D先生将汽车出售。
法院经审查证据后,认为C先生的索赔金额较大,D先生无其他可供执行财产,且有转移资产的嫌疑,发出财产保全裁定,扣押D先生的汽车。
财产保全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措施,旨在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和判决的执行。申请财产保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并通过法院审理发出的裁定执行。通过合理运用财产保全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涉案财产的转移或隐匿,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