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民间借贷中,借条是一种常见的凭证。当借款人未能按时还款时,债权人可以凭借条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为防止借款人转移或隐匿财产,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冻结或查封借款人的财产。
借条保全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2条的规定,保全措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申请: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 人民法院认为采取保全措施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可以决定采取保全措施在符合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申请法院对借款人的财产进行保全,但需提交符合规定的借条。
假借条不起诉可否保全
实践中,债权人往往会拿着假借条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这是一种违法行为。根据《刑法》第280条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因此,如果债权人提供的是假借条,法院不仅不会采取保全措施,还会追究债权人的刑事责任。此外,债权人可能还会构成民事侵权,侵犯借款人的名誉权和财产权,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如何防范假借条保全
为了防止假借条保全,借款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妥善保管借条原件。如果借条丢失,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登报声明作废。 在借条上注明贷款用途、还款方式和期限,并尽可能写明借款人和债权人的身份证号和联系方式。 向公证机关申请对借条进行公证,以增强借条的法律效力。 如果发现他人持假借条起诉保全,及时向法院和公安机关举报,并提供证据证明借条的真实性。法院对于假借条的态度
近年来,法院对于假借条保全的态度愈加严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查保全申请时,应当对提供担保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对伪造担保或者明知提供担保不实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驳回保全申请。
因此,法院在审查假借条保全申请时,会严格把关,防止债权人通过提供假借条来侵犯借款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假借条起诉保全他人财产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损害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社会秩序。债权人在主张权利时,应当通过合法途径,避免触犯法律。借款人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妥善保管借条原件,防止假借条被他人利用。